精准努力
- 作者 [日]野口真人
- 译者 谷文诗
- 出版社 文化发展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年12月
- 定价 3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32
- 页数 176
- ISBN 978-7-5142-1870-1
著 者:[日]野口真人
译 者:谷文诗 字 数:100千
书 号:978-7-5142-1870-1 页 数:176
出 版:文化发展出版社 印 张:5.5
尺 寸:143毫米×210毫米 开 本:1/32
版 次:2017年12月第1版 装 帧:平装
印 次:2017年12月第1次印刷 定 价:36.00元
正文语种:中文 出版者国别: 日本
正文用纸:胶版纸 中图分类号:B848.4-49
汉语词表主题词:成功心理-通俗读物
编辑推荐
◎ 如今,金融已无所不在地渗透到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具备金融视角,学会用金融思维看问题。
◎ 作者为日本超人气MBA导师野口真人,曾供职于瑞穗银行、摩根大通、高盛证券,处理过2000件企业并购案,精通金融界的运行要义。
◎ 本书将基本的金融常识与职场进阶结合起来,教会读者用金融估值的黄金公式找准自我提升的方向,无所畏惧地面对知识加速迭代的未来。
著者简介
野口真人,1984年毕业于京都大学经济学部,先后就职于瑞穗银行、摩根大通、高盛证券,长期活跃于金融界。2004年创办Plutus Consulting,专职从事企业价值评估,每年经手的项目超过450件,至今已完成估值案2000余件,客户包括软银、大和房建、电通等200多家上市企业。在汤森路透公司(Thomson Reuters)发布的M&A咨询公司排行中,Plutus Consulting曾多次位居私人咨询公司榜首。此外,他还在日本著名的Globis商学院教授财务管理,其他作品有《学会花钱》《熊猫,值多少钱?》等。
译者简介
谷文诗,北京大学日语系翻译硕士,译有《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图鉴》《我最爱下午茶》《学会花钱》等。
内容简介
在金融领域,人们往往会用“现值(PV)=未来的现金流量(CF)÷折现率(R)”来评估企业的价值。其实,同样的公式也可以用来衡量一个人的职场价值:一个员工在劳动力市场上是否抢手,取决于他未来能否稳定地创造出大量的现金流。既然如此,我们又该如何提升自己的价值、让自己脱颖而出呢?
在本书中,曾经经手2000余件企业评估案的金融专家野口真人,提出了一条以“提升自我价值”为核心的职场突围法则,即在发展赚钱能力的同时,努力提升自己的“信用”。 跟随作者的脚步,读者将学会用基本的金融思维解析职场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和案例,把自己从有关求职、升职、跳槽、工作、社交的纷繁思绪中解脱出来,在职场进阶的道路上轻装简行。
简 目
序 章
第1章 企业可以为你增加多少价值
第2章 如何成为“会挣钱的人”
第3章 如何提升你的“信用”
终 章
出版后记
序 章
“我值多少钱?”
如果有人对你问出本书标题中的这个问题,你的内心会是何种感受?
也许你会心头一颤,开始思考自己究竟价值几何。
也许你会满不在乎,根本不去考虑这一问题。
也许你会愤愤不平,认为人的价值不可以用金钱去衡量。
然而在当前这个时代,一个人既然从事着某项工作,就必须清楚自己究竟值多少钱。也就是说,在这个时代,我们不但要精确地了解自己的价值,还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
至于为何需要了解自己的价值、如何提高自己的价值,相信在阅读本书之后,你会寻找到答案。
下面,请继续思考另一个问题。
今后,你准备在一家什么样的公司走上一条什么样的职业道路呢?
也许你会回答:“我会为现在供职的企业奉献终身。”
然而这仅仅是你个人的打算,公司方面未必会和你的想法相同。如果公司经营不善,必须裁减员工,那时候还会继续雇用你吗?你能体现出值得被继续雇用的价值吗?
也许你会回答:“我迟早会跳槽或者自己创业。”
有些人想当然地认为,既然自己在目前的公司中做出了成绩,那么在新的职场中应该也会受到好评。可你又是否能够断言,即使没有前公司的品牌与支持,你也可以和之前一样在新职场大显身手?
有些正处于求职阶段的毕业生认为,当前的就业环境属于卖方市场,无论面对什么企业,自己都可以轻松应聘成功。然而,企业的招聘标准并没有下调,与从前相比反而提高了。如
果求职者抱着处于卖方市场的优越感不认真准备,那么,即使成功进入企业,也无法长期停留,一旦被公司认定为没有雇用的价值,就会失去这份工作。
无论你有着何种职业规划,都需要牢记一点:现代企业只需要金融价值高的员工,没有例外。
当前社会就是如此,金融价值高的人在任何企业都会受到重用,而金融价值低的人则会被毫不留情地舍弃。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活生生的现实,这种倾向近年来愈发显著。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今后要想在这个社会上存活下去,就必须具备金融视角,用金融知识武装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成为具有高金融价值的人才。
可惜很多人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现实。
我在经营公司的同时,还担任日本格洛比斯(GLOBIS)MBA 商学院讲师。我的学生们都是有着自己事业的社会人士,他们虽然能够意识到自己需要到商学院进修,却并不理解“高金融价值” 究竟指的是什么。
掌握许多专业知识,或是取得MBA 学位,这些都只是提高“金融价值”的手段而已。我们在对自己进行投资时,如果缺乏金融视角,投资的效率必定极差。
说到这里,大家的心中一定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在当前社会生活,必须具备金融视角?
在解答这一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弄清楚什么是金融。
金融来源于英语“finance”一词,finance 可以直译为“金融”“财政”“借款”“投资”“财务”等,用法多种多样。借贷属于金融,投资属于金融,有些企业的财务部门也叫作“finance team”。因此,很多人在听到“从金融视角出发提升自身价值”这句话时,并不能立刻反应出自己应该如何去做。
因此,本书对“金融”一词做出如下定义:金融是评估事物价值的一种方法,而狭义上讲,金融是评估企业价值的一种方法(corporate finance,公司金融)。
对于现代企业经营者而言,提升公司的价值即提高股价,是他们所面临的最重要的课题。想要提升公司股价,就必须了解决定股票价格的因素。而股票定价时用到的技术诀窍,以及计算企业价值时用到的逻辑推理,就是金融。
大约在十年前,我创办了一家咨询公司,主营企业并购项目中的企业价值评估业务,迄今为止,接手的企业价值评估案超过2000 件。
经手过这么多的评估案后,我认识到一点,那就是与同行业的竞争对手相比,那些市价高的企业内聚集着更多的人才。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决定一家企业价值高低的,不仅是其物质资产,还包括在其中工作的人才资产。
实际上,金融学这一套评估逻辑,不只适用于企业评估,还可以用于人才评估。也就是说,运用金融思维,不仅可以求出合理的企业市价,还可以明确人才的价值,公平地计算出一个人才值多少钱。
数字不会说谎。虽然企业内的职务以及权力平衡,只能通过相对评价的方法来确定,但通过金融理论推算出的你个人的“价值”,却是一个绝对的数字。
在对人进行评估时,金融视角是最公正、最透明的标准。
因此,如果我们可以知道自己值多少钱,了解如何计算自己的价值,就能制定出具体的方案来提高自身的绝对价值。
终身归属于一家企业的时代早已终结,对于现代人来说,以供职于多家企业为前提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即使一个人打算在一家企业内奋斗终生,有时也会出于某些因素被迫跳槽,比如企业因社会局势变化而业绩低迷。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如果你还是和从前一样,只掌握仅适用于当前企业的技能,那么当你离职时会怎样呢?你既找不到条件好的工作,也无法在新的公司获得好评。无论我们是否愿意,都必须承认,未来员工不仅需要提高个人在企业内的相对价值,还需要提升自身的绝对价值。而金融则是最值得信赖的评分标尺。
金融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评分标准,不受地点与时代的制约。
本书秉持这一准则,利用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具体介绍了提高自身绝对价值的方法,令你无论供职何处,都能够收获好评。
看到“金融”一词,也许会有人认为本书晦涩难懂。实则不然。我在书中介绍的方法并不复杂,非常通俗明了、简单易学。
此外,本书还是一本介绍金融理论本质的学科入门书。我尽量不使用专业术语,方便没有金融基础的读者理解。阅读本书之后,大家应该会对“金融是什么”“ 应该如何提高企业、人才的市值”等问题有所了解。
不是只有企业经营者和投资家才需要掌握金融知识,对于中产阶级来说,掌握基础的金融知识也是必备的技能。
阅读本书,你会在了解如何提高自身绝对价值的同时,掌握基本的金融素养。我不敢妄称本书能为读者带来巨大的收益,只要它能在你的人生中起到小小的推动作用,我就心满意足了。
终 章
我作为金融专家从事着评估企业价值的工作,同时也在MBA 学校和一些企业研修活动中讲授金融知识。然而实际上,我与金融这门学科结缘的时间并没有那么早。
大约十年前,我从外资企业辞职,任性地开始了提前退休的生活。就在那个时候,我遇到了“金融”。一位朋友邀请我到格洛比斯(GLOBIS)MBA 商学院授课,当时我也比较闲,就爽快地答应去帮帮忙。
但是朋友可能有一些误解,他问我要不要做公司金融学(corporate finance)的讲师。我之前在外资公司从事与金融衍生品相关的工作,所以他理所当然地认为我对金融非常了解。
“公司金融学”是一门关于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学问,它和我的专业领域金融衍生品完全不同。在金融机构中,尤其是专业划分非常细致的外资金融机构中,外汇、债券、股票等都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各部门间基本上不会发生调动。因此,我在自己窄窄的专业领域钻研得非常精深,但对于“公司金融学”只是大致了解,严格来说并不专业。
但我的朋友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事已至此我也很难推辞说自己并不精通公司金融学。正在我东想西想的时候,学校那边决定要我在相关工作人员面前进行一次试讲。
我这才开始慌慌张张地恶补自己欠缺的知识。我购买了许多金融相关的专业书籍,废寝忘食地学习,努力把那些知识都塞进脑子里。没想到试讲时大家对我的授课评价极高,说我的讲解“通俗易懂”,于是我就被聘为了学校的正式讲师。
现在回想起来,还真是为自己捏了一把汗。不过,我确实借着那次机会踏入了金融世界。创业后,公司金融学甚至成了我的主业。
接触了金融之后,我的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手握金融这把万能的标尺,我注意到了许多之前忽略掉的事情。多亏了金融知识,我才了解到执着于升迁这种相对性评价有多么傻气,才明白追求眼前的现金利益有多么愚蠢。这些发现令我捶胸顿足,后悔不已。如果能够再早些遇到金融这门学问,我的人生应该会更加精彩。
于是,我就写出了这样一本书。用金融视角提高自己的现值(PV)——希望大家可以做到我年轻时没能做到的这件事。
写作时,我基本将二三十岁的年轻白领作为自己的读者群体,但四五十岁的读者从现在开始改变也为时不晚。我也是在四十岁出头才着力了解金融知识,现在我已五十五六岁了,每天还是在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价值。
我们为了提高自身价值而付出的努力绝不会背叛我们。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所成长。
例如,小学男生之间会有一些等级排名,次序基本是由跑步的快慢和打架的强弱来决定的。跑步的快慢和打架的强弱很大程度上是由先天性的体质和能力所决定的,个人再努力,也很难有大的改变。
但是社会人却不同。在具备金融思维的基础上勤于钻研,个人价值就一定会有提升,公司的评价也自然会随之升高。职员要获得公司的高评价,比起在小学班级内获得第一名要简单得多。
要想提升自我价值,在打好基础之后就需要积极地挑战风险。挑战往往伴随着失败,当你在决策是否要承担风险时,从本书学到的金融思维习惯一定会有帮助。
当然,我本人今后也会积极果敢地去承担风险。
我的公司会启动一个新的项目,为计划创业的年轻人提供些许帮助,这也是我需要承担的风险之一。我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对创业公司进行投资,并为投资过的公司提供一些建议。创业风险投资常常会血本无归,风险极高。虽然我本人已经没有能力再次创业,但我愿意与同样想要创业的年轻人们一起体验创业的惊险与刺激。
对我而言,这就是最好的抗衰老法。
我们很难控制自己寿命的长短,但却可以改变自己所能感受到的生命的长度。平坦顺遂、无甚大过的人生如白驹过隙,而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人生,则更加充实绵长。
就这种意义而言,我们不妨把大挫折、伤心事看作令人生更加丰富的重要因素。在日本,有句话说 :“年轻人,哪怕是花钱买,也要多吃吃苦。”把吃苦换成风险也能行得通:“年轻人,哪怕是花钱买,也要去承担风险。”
希望大家都可以勇敢地挑战风险、享受风险。
正文赏读
第一章 企业可以为你增加多少价值
与其“鞠躬尽瘁”,不如做到“不可或缺”
只要是公司的命令,无论有多不符合常识、效率有多低下,都无条件服从;只要上司说一件东西是白的,哪怕它其实是黑的,也要附和着把它说成是白的——这种员工被称为“社畜”,也就是公司圈养的牲畜。“社畜型”员工大受赞扬的时代早已过去。
为了公司而牺牲自我、努力工作,乍看上去像是一种美德,我们往往认为公司也会赞扬这种做法,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
那些不会违背命令、听到什么都连连点头称是的员工,对于企业来说的确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从这个意义上看,他们在公司内部多少能够获得一些好评,如果运气比较好,还可能混个课长(部门主管)当当。
然而,这种“好评”归根结底只是在这家公司内部才有效,根基不牢,一有变故就散了。如果公司业绩下滑,必须在“盲目顺从的员工”与“能为公司带来利益的人才”两者间择一裁员,毫无疑问,前者一定会出现在辞退名单中。
而这些“盲目顺从的员工”开始寻找新工作时,就会惊讶地发现,自己之前一直在做的事情只适用于那一家公司。
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并不是成为一个为公司尽忠尽职的员工,而是要成为可以为公司带来利益、对公司不可或缺的人才。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带着问题意识去完成工作,而不是受限于那些只在公司内部适用的“常识”。
企业赞赏的是“创收能力高”的员工
企业所需人才的类型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例如,日本从“二战”结束到经济高速增长的这一时期,是只要售出商品就可以赚钱的时代。对于当时的经营者而言,如何提高销售额就是最重要的课题。因此,能够拼命卖出商品的员工是企业最重视的人才。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市场逐渐成熟,竞争日趋激烈,单纯依靠原有业务来营利也变得越发困难,于是股东们开始向企业的经营者抱怨。经营者们的应对措施是:趁着经济泡沫期拼命借款增加资产,以期获取资本利得。
但这样做,企业的盈利只能是昙花一现:众所周知,经济泡沫不久就破裂了,众多企业因此遭受巨大损失。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日本都陷于以“如何裁减员工”为重要经营指标的经济低迷时代。
如今,经济低迷已告一段落,日本企业终于开始重返正轨,即开始追求现金流,努力提高“企业价值(股票总市值)”。
提高企业价值是当代经营者最重要的任务。没有一个努力经营公司的经营者会否认这一点。至少对上市公司而言,如果经营者不去努力提升企业价值,就会遭到股东的控诉。
这样一想,我们自然就可以在脑海中描绘出受企业欢迎和需要的人才形象——能够增加企业价值,即有能力创造现金流。只要能满足这一条件,即使这位员工有些奇怪、有些叛逆,公司也绝对不会轻易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