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贺兰特·凯查杜里安(Herant Katchadourian),世界知名的性教育权威,斯坦福大学精神病学和行为科学荣休教授,美国高校性教育的先行者,曾长期担任斯坦福大学副教务长和本科生院院长。
凯查杜里安出生于土耳其一个亚美尼亚人家庭。在纽约州罗切斯特大学接受了精神病学专业训练。作为一位杰出的性教育工作者,曾以其对大学性教育的卓越贡献 而荣获斯坦福大学DinkclSpiel奖和Lyman奖,并六次被该校毕业生推选为杰出教授和毕业典礼发言代表。作为一位学者和作家,著有《人类性学: 理智与荒谬》《青春期生物学》《五十:合理看待中年》等多部畅销作品。他是所有医学界荣誉团体的成员,1998-2003年间,担任弗洛拉家族基金会 (Flora Family Foundation)首任主席。
郎景和,北京协和医院前副院长,中国妇产科权威,美国纽约科学院会员。
江晓原,上海性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协会副理事长,是“文革”结束后国内首位发表性学史研究成果的学者。
大卫·韩伯哥(David A.Hamburg),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所所长(1975-1980),哈佛大学卫生政策研究和教育部主任(1980-1983),世界卫生组织医药研究顾问委员会委员(1976-1988)。
媒体评论
中国文化中性的学问和智慧可以上溯几千年,是人类文化的一笔财富。
——贺兰特?凯查杜里安
性不是游戏,它是快乐之源泉,也是至悲之小处。
——贺兰特?凯查杜里安
《性学观止》在范围、深度和科学性上都是美国第一部最佳的性学教科书。
——《中国性科学百科全书》
在我所知道的关于人类性学的书籍中,没有第二本书一无论在清晰程度、说服力和材料的翔实可靠诸方面能够与这部教科书媲美。毫不夸张地说,这的确是一部堪 称“观止”的性学大全,无论是学者抑或百姓,都会从中受益。……形式美轮美奂,文字亦谐亦庄。我甚至愿意把它称为性学传播的“圣火”……
——郎景和,北京协和医院前副院长
凯查杜里安是世界著名性教育家,其名著《性学观止》已被公认为性教育领域的一部经典入门书。
——《西方性学名著提要》,李银河主编
作为一部优秀的性学读物,《性学观止》中“临床”与“文化”穿插交错、融为一体,对于中国性学界来说,是相当有新意的。
——江晓原,中国科学技术史协会副理事长
作者广泛涉猎生物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及临床医学等多方面的最新成就,没有被任何学科的局限所制约,没有固守任何意识形态的教条;头脑开放,信息丰 富,对任何问题的探讨都极为自由、无拘无束;对证据的评价明智而有益,表达风趣而雅致,为戮们认识和理解人类的性行为做出了天才的贡献。
——大卫?韩伯哥,原哈佛大学卫生政策研究和教育部主任
·查看全部>>
目录
《性学观止(插图第6版)(上册)》
致中国读者
简目
中文第6版序传播性学的“圣火”
中文第6版序为什么我们永远都会谈论性
中文第4版序为性学正名
中文第4版 序言
英文第4版序 美国第一部成功的性学教科书
英文第4版前言
前言
专题目录
第1章 性学导论
1.1 人类性学研究
生物学观点
性的医学研究
性的生物学研究
心理一社会学观点
性的心理学研究
性的社会学研究
性的人类学研究
人文观点
艺术中的色情
文学中的色情
电影中的色情
历史的方法
哲学和宗教
1.2 人类性学领域
性学史
起源
建立
复苏
性学现状
性研究
性教育
性治疗
1.3 性学研究方法
基本考虑
研究的目的和角度
偏见的问题
变量的选择
伦理的考虑抽样法
统计数据的使用
临床研究
访谈研究法
问卷法
直接观察法和实验法
第一部分 性结构与功能
第2章 性解剖
2.1 生殖系统
性繁殖
基本规划
2.2女性性器官
外生殖器
阴阜
大阴唇
小阴唇
阴蒂
尿道口
阴道口
内生殖器
卵巢
输卵管
子宫
阴道
尿道球腺
乳房
2.3 男性性器官
外生殖器
阴茎
阴囊
内生殖器
睾丸
附睾
输精管
尿道
附性器官
2.4 配子形成
精子发育
卵子发育
2.5 生殖系统的发育
性腺的分化
生殖管的分化
外生殖器的分化
第3章 性生理
3.1 性唤醒
肉体性刺激
触模
刺激性欲的视觉、听觉和嗅觉
心理性刺激
3.2 性反应
性反应模式
性反应的生理机制
兴奋期和平台期
男性性器官性唤醒后的反应
女性性器官性唤醒后的反应
其他反应
性高潮
高潮期男性性器官的反应
高潮期女性性器官的反应
其他反应一个通用模式
消退期及高潮后果
消退期性器官的反应
其他反应
3.3 性功能的神经生理控制
性功能的脊髓控制
勃起和射精机制
女性的反射机制
神经传递素的作用
大脑的控制机制
第4章 性激素
4.1 激素系统和性功能
性腺激素
……
第二部分 性与生殖
第三部分 性发育
第四部分 性经历的多样性
第五部分 性与人际关系
第六部分 性与社会
延伸阅读
重要词汇
出版后记
《性学观止(插图第6版)(下册)》
前言
二十年前,贺兰特·凯查杜里安的《人类性学基础——性学观止》被引进中国时,中文版的版权页上还标着“内部发行”字样,它几乎被作为一个“打擦边球” 的出版行为。此书中文版(1989)在当时的国内性学界就是一本引人注目的书籍。除了作为在性方面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又一例证,更重要的是本书所体现、所强 调的对性的全方位关注和思考——这种关注和思考与国内多年来的习惯大不相同。进入20世纪下半叶之后,性在中国重新遭遇了一段禁锢的岁月。在改革开放之 后,这段禁锢岁月仍然给中国性学界留下了很深的印痕,最重要的具体表现之一,就是性被视为医学的附属物。这不妨以我自身的经历为例。我作为中国性学会的发 起人之一,在中国性学会正式成立的1994年之前,早就参加了中国性学会筹备委员会多年的学术活动。在那些活动中,绝大部分参加者都是托身于医院或医学院 的——皮肤科、泌尿科、妇科等等,还有一些人士属于计划生育部门。这种现象在中国是如此的普遍,如此的天经地义,以至于中国性学会自身也是挂靠于北京医科 大学——现在的北京大学医学部;而我目前担任副会长的上海市性教育协会,则挂靠于上海市计划生育委员会。这种在体制上被视为医学附属物的安排,并非仅仅具 有象征意义。事实上,它影响了许多中国人看待性的视角和眼光。因此,在国内,关于陸的书籍通常都可以被分成两类:一类是讲“临床”的,包括生理构造、生 育、避孕、药物、性病和性功能障碍的治疗等等,总之就是可以作为医学附属物的那些性问题;另一类是讲“文化”的,包括性史、性社会学、性伦理学、性心理 学、性与法律、性与文学艺术等等,总之就是与“临床”无关的那些事情一一因为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医学”显然消受不了这些附属物。据我大致的观察,上述两 类书籍通常总是分开的。也就是说,讲“临床”的通常不讲“文化”,讲“文化”的通常不讲“临床”。大家仿佛有着一个默认的分工原则。再换一个角度看,其实 “临床”的那部分可以对应为“科学知识”,而“文化”的那部分可以对应为“人文精神”。有些思想保守的人士认为,对于性,只要讲那些“科学知识”就够了, 别的讲多了非但无益,而且可能有害。他们也更喜欢使用“性科学”这样的措辞(而不是“性学”),因为将性窄化为某一类“科学知识”,确实可以在许多时候给 我们带来较多的安全感。这本《性学观止》在美国是被当做教材使用的,尽管也有许多一般公众阅读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