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命交给舞台 黑色版
□编辑推荐
出身名门,家道中落,自幼混迹京城天桥,少年饱尝世态炎凉。
投身艺术,自成一派,未竟十载名扬四海,成为影剧无冕之王。
黄佐临与他亦师亦友,称他为稀有表演艺术家。
张爱玲读过他的小说,把他与高尔基相提并论。
老舍与他是莫逆之交,艰难时曾给他精神支持。
1982年,一本迟来的《石挥谈艺录》让无数人受益。
本书并非旧版翻新,收录的石挥文章近乎82版的10倍。
电影史学者李镇
遍览京津沪多家图书馆
穷搜旧时报刊数千词条
搜求齐备,校勘精当,注释详尽
依最初发表之样貌保留旧时体例
按文章类型与发表时间重新整理
多元呈现石挥在话剧、电影、小说、杂文、翻译、谱曲领域的多才多艺
详尽揭示一代艺术家鲜为人知的人生轨迹和特殊历史境遇下的心路历程
迄今为止最全面丰富的石挥个人文献辑录=1982版《石挥谈艺录》+127篇佚文+236幅图+1份年谱+2份石挥在京沪活动地图
内容简介
从1937年至1956年,历时20载的文字,聚焦戏剧活动最频繁的京沪两地。内容涉及题材策划、编剧技巧、导演技法、演员制度、舞台装置、剧团经营、剧场选择、剧人素描等,勾勒出我国话剧职业化渐进的线性轮廓。
全书通过文章、图片、访谈、谱曲、会议发言等形态,全面展现石挥投身影剧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两篇石挥在北京剧社时期的文章,读者可以从中一窥石挥在1940年南下上海之前鲜为人知的经历,及罕见的彼时北京话剧界的样貌。
作者简介
石挥(1919—1957)
原名石毓涛,天津杨柳青人。中国影剧史上才华横溢、特立独行的天才。不但是公认的“话剧皇帝”,也是四五十年代影坛的巨擘。他导演的《我这一辈子》《关连长》《鸡毛信》《天仙配》均为影史珍宝。这是一位视演剧为生命的、纯粹的现实主义艺术家。60年前,42岁的他人间蒸发,谜案至今无人可破。
主编简介
李镇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文学硕士,师从吴迪(启之)。曾任《当代电影》杂志社编辑,现供职于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电影研究室,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电影史、现当代电影人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