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推荐一:哈佛大学荣誉教授入江昭、《兄弟连》作者史蒂芬•安布罗斯、美国前总统卡特首席撰稿人詹姆斯•法洛斯鼎力推荐
推荐二:普利策历史奖得主挑战全新写作手法,以“说书人”口吻讲述北太平洋四百年权力之争
推荐三:欧洲殖民势力的衰落、俄国的扩张、美国的崛起、中国与日本的闭关锁国,以酣畅淋漓的文字呈现环环相扣的历史事件。
推荐语:
同时对16世纪北太平洋不同国家、种族与文化进行了精彩描述……麦克杜格尔成功地将历史、地理与人类学及过去、现在与未来结合在了一起。这本书很与众不同,极富想象力,就像他的许多想法一样。类似的历史写作方法将会引起争议,但毫无疑问,这本书是一项重大成就,是一部描述精彩的历史剧。
沃尔特•麦克杜格尔在《天与地》一书中展示了他对历史的掌握、研究与记叙。他在本书中运用了一种完全不同的讲述方式,而且本书与他之前的作品具有相同的重要性与价值。几乎每一页,麦克杜格尔都会呈现出一个令人惊讶的信息或观点;同时,本书作为一个整体,令人兴奋且独创性的阐释了文化之间的联系。任何一个关心日本、美国、俄罗斯,以及其他分享太平洋的国家间错综复杂的未来的人,会很高兴能阅读这本书。
我不知道如何更好地表达对本书生动的想象力、广博的学识以及戏剧性的写作手法的赞美。这是一次愉快的阅读,增进知识、充满趣味、见解深刻,且充满惊喜。
富有洞察力的作品,将连续完整的观点一次性地呈现出来,构建出了一个完整的世界。
在深度与细节上取得了巧妙的平衡……淘金者、毛皮猎人、帆船与蒸汽船,以及战争,演员不断变换但根源却难以置信的一致。
这是一本不可不读的佳作,是一部关于动荡的北太平洋的宏大的历史叙述。立意新颖、精彩绝伦、与众不同并极具吸引力,这是一本从头至尾都具有独创性的书。
著译者简介
著者
沃尔特 •麦克杜格尔(Walter A. McDougall),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历史教授,曾以《天与地:太空时代的政治史》(The Heavens and the Earth: A Political History of the Space Age)一书获得1986年普利策历史奖。
译者
李惠珍,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毕业,辅仁大学翻译学研究所硕士。
赖慈芸,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辅仁大学翻译学研究所硕士。
周文萍,辅仁大学翻译学研究所硕士。
连惠幸,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奇特的历史书,作者称之为“小说体历史”。作者沃尔特 •麦克杜格尔以“说书人”的口吻讲述了北太平洋地区近400年的历史,生动描绘了环太平洋国家围绕着这片大洋展开的角逐。而书中对北太平洋地区地缘政治与海洋帝国盛衰原因的分析、对不同文化间冲突与融合的描写,却让本书成为一本不折不扣的“严肃的非小说”。
人创造历史。“帆船与体力”、“蒸汽与铁路”、“内燃机”,技术革新扩张了人类的欲望,让人们远达大洋彼岸;而永无止境的欲望又反过来加速了技术的发展。这种循环往复、太平洋沿岸居民的融合与冲突、国家的扩张与利益编织出了北太平洋地区的历史。欧洲殖民势力的衰落、俄国的扩张、美国的崛起、中国与日本的闭关锁国,作者以酣畅淋漓的文字将这当中环环相扣的历史事件一一呈现,勾勒出历史转折的关键点。
目 录
引 子
第一部 帆船与体力时期
第二部 蒸汽与铁轨时期
第三部 内燃机时期
出版后记
详 目
引 子
第1章 召 唤
第2章 第一次聚会
第一部 帆船与体力时期
第3章 东经159 度,北纬32 度,1565
第4章 长崎,1638
第5章 北京,1644
第6章 尼布楚,1689
第7章 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 ,1741
第8章 上加利福尼亚,1769
第9章 第二次聚会
第10章 凯阿拉凯夸湾,1779
第11章 努特卡湾,1790
第12章 北海道,1792
第13章 凯阿拉凯夸湾,1794
第14章 锡特卡,1799
第15章 巴黎,1803
第16章 库页岛,1806
第17章 第三次聚会
第18章 阿斯托里亚,1811
第19章 加利福尼亚与考爱岛,1815
第20章 华盛顿特区,1819
第21章 圣彼得堡,1821
第22章 火奴鲁鲁,1825
第23章 第四次聚会 174
第24章 布拉索斯河上的华盛顿,1836
第25章 广州,1839
第26章 火奴鲁鲁,1843
第27章 俄勒冈,1844
第28章 索诺马,1846
第29章 巴拿马与合恩角,1849
第30章 第五次聚会 241
第二部 蒸汽与铁轨时期
第31章 第六次聚会
第32章 江户,1853
第33章 黑龙江畔的瑷珲,1858
第34章 圣弗朗西斯科,1860
第35章 华盛顿市与锡特卡,1867
第36章 东京,1868
第37章 犹他与不列颠哥伦比亚,1869
第38章 第七次聚会
第39章 火奴鲁鲁,1875
第40章 萨克拉门托与华盛顿,1882
第41章 东京,1889
第42章 符拉迪沃斯托克和大津,1891
第43章 火奴鲁鲁,1893
第44章 朝鲜半岛,1895
第45章 马尼拉与火奴鲁鲁,1898
第46章 第八次聚会
第47章 北征阿拉斯加,1899
第48章 北京,1900
第49章 巴拿马城,1903
第50章 旅顺港,1904
第51章 新罕布什尔州的朴次茅斯,1905
第52章 第九次聚会
第三部 内燃机时期
第53章 第十次聚会
第54章 圣弗朗西斯科,1906
第55章 朝鲜半岛,1910
第56章 北京,1912
第57章 巴拿马运河与胶州湾,1914
第58章 符拉迪沃斯托克与巴黎和会,1919
第59章 华盛顿特区,1912
第60章 东京,1923
第61章 第十一次聚会
第62章 西雅图到西雅图,1924
第63章 上海,1927
第64章 奉天,1931
第65章 南京,1937
第66章 诺门罕,1939
第67章 珍珠港,1941
第68章 第十二次聚会
第69章 图利湖与中途岛,1942
第70章 阿图岛与德黑兰,1943
第71章 塞班岛,1944
第72章 长崎,1945
第73章 东京,1948
第74章 朝鲜半岛,1950
第75章 第十三次聚会
第76章 美国人的负担
第77章 曲终人散
出版后记
序 言
夏威夷王国女王加休曼努、“加州西班牙的创建者”传教士塞拉、美国国务卿威廉•亨利•西华德、日本外交官斋藤博……如果这些生活在不同时代、都曾对北太平洋地区历史及地缘政治产生过很大影响的人物有机会齐聚一堂,那将会是一种怎样的场面?他们是如何看待各自所生活的时代的?又是如何看待他们作古之后的历史的?本书作者即为我们展现了这一不可能发生的场景。
一位入梦的“说书人”、一位女王、6 位不同领域的杰出人物,这种开场方式对一本严肃的历史读物来说可谓相当新奇,作者沃尔特•麦克杜格尔以“说书人”的口吻讲述了北太平洋地区近400 年的历史。“小说体历史”,这是作者对本书的定位,但借“说书人”之口对地缘政治的分析以及海洋帝国盛衰的原创性洞见,却让本书成为一本不折不扣的“严肃的非小说”。
欧洲殖民势力的衰落、俄国的扩张、美国的崛起、中国与日本的闭关锁国,作者以酣畅淋漓的文字将环环相扣的历史事件一一呈现,勾勒出历史转折的关键点。适时插入的“说书人”与“听书人”的讨论可谓是本书的点睛之笔。作者不仅通过“说书人”表达自己的观点,更从几位历史人物的思维方式与立场出发,对所述历史进行评断;作者对历史的熟悉程度与写作功力由此可见一斑。
受历史背景局限,书中一些人物难免有些许偏激之词,本书未作删减,意在为读者提供一份可资借鉴的资料,书中观点不代表译者与出版社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