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一寸山河一寸血
尘封七十年的抗战细节震撼再现
117 幅作战地图
翔实还原惨烈悲壮的硝烟战场
兰封会战 天炉战法
虎贲之师 长衡血战
万家岭歼灭战 政略与战略
长沙大捷 扫荡游击
走近正面战场
重识那些陌生的战役
重现被遗忘被忽视的历史真相
著译者简介
著者
赵曾俦,早年专攻数学,负笈东瀛、留学英伦剑桥大学,交好熊庆来和大学者罗素,回国后曾任民国“中央”大学和东北大学历史系教授,精历法,尤于上古史领域之研究,卓有建树。
内容简介
本书从1937年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开始记述,客观真实地展现了中国军民全面抗击日寇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本书内容翔实,不仅有作战前的敌我情势分析,各部队的部署情况,亦有战后经验教训之总结,并配有珍贵的作战要图,是研究抗日战争不可缺少的史料。抗日战争,是中国集体的苦难。对于那段从未被忘却的记忆,时至今日,我们真正了解多少?事实那么近,而真相却那么远。历史面前,谁也不会被错怪。
目 录
编校说明…………………………………………………………………………… 7
序…………………………………………………………………………………… 9
第一编
第一章 东战场(淞沪会战、吴福锡澄广芜之战及苏皖浙边区游击战)……3
1.1 绪 论 4
1.2 会战前敌我一般态势 5
1.3 会战经过 8
淞沪会战 8
吴福及锡澄线之战 15
皖南之转进及广芜之战 19
苏皖浙边区游击战之一 21
苏皖浙边区游击战之二 31
苏皖浙边区游击战之三 34
苏皖浙边区游击战之四 37
苏皖浙边区游击战之五 40
1.4 所得经验教训 42
第二章 兰封会战……………………………………………………………… 43
2.1 绪 论 44
2.2 会战前敌情概要 44
2.3 情况判断及处置 46
2.4 会战经过 48
兰封之战 48
平汉线之新部署 53
2.5 所得经验教训 64
第三章 南浔会战第一期……………………………………………………… 65
3.1 会战前敌我一般态势 66
敌军作战方略 66
我军部署概况 66
3.2 会战经过 67
金官桥星子、黄老门、瑞昌一带阻击消耗战 67
万家岭歼灭战;德安、瑞武路、永武路阻击战 74
第四章 南浔会战第二期……………………………………………………… 83
4.1 会战前敌我情势大要 84
敌军作战企图及兵力 84
我军武斗序列及修河南岸防御部署 84
4.2 会战经过 86
修河南岸阻击战 86
南昌、高安一带阻击战 88
武宁反攻战 90
南昌、高安反攻战 92
4.3 所得经验教训 97
第二编
第五章 第九战区二十八年春夏两季扫荡战………………………………103
5.1 鄂南方面 104
绪 论 104
扫荡经过 105
5.2 湘北方面 119
绪 论 119
扫荡经过 121
第六章 第一次长沙会战……………………………………………………… 127
6.1 会战前敌我概况 128
敌军作战企图 128
敌军之集中 128
我军作战准备 128
我军之部署(挺进部队略) 129
6.2 会战经过 129
赣北方面 129
鄂南方面 143
湘北方面 147
6.3 所得经验教训 158
第七章 第九战区二十八年冬季扫荡战……………………………………… 159
7.1 战前敌我概况 160
敌 军 160
我 军 163
7.2 扫荡经过 169
石头冈、高邮市之战 169
大城、祥符观之战 172
皂里、小岭之战 173
奉新之战 175
武宁之战 177
瑞武路附近之战 179
辛潭铺、大畈镇、龙港船埠之战 180
通山、南林桥之战 182
崇阳之战 184
石城湾、桂口市、大沙坪之战 186
通城之战 189
羊楼洞、羊楼司附近之战 192
蒲圻、咸宁附近之战 194
西塘、桃林、板桥、渔潭之战 195
天车岭之战 198
岳阳车站及五里牌、天车岭、昆山附近之战 198
常山、晏家大山之战 199
7.3 所得经验教训 201
第三编
第八章 第九战区策应第五战区作战二十九年夏季扫荡战………………… 205
8.1 绪 论 206
8.2 五月之役 208
赣北方面,西山万寿宫、安义、武宁各附近之战 209
鄂南方面,阳、通、崇、蒲一带地区之战 210
湘北方面,西塘、桃林、羊楼司、岳阳各附近之战 211
8.3 六月之役 212
南昌、安义一带地区之战 213
武宁附近之战 216
崇阳附近之战 217
羊楼洞、羊楼司、桃林、青冈驿各附近之战 217
8.4 附录 218
第九章 第九战区二十九年秋季扫荡战……………………………………… 225
9.1 战前敌我概况 226
9.2 八九月之役 228
9.3 十月奉新之役 228
9.4 附录 231
第十章 第九战区二十九年冬季扫荡战……………………………………… 235
10.1 战前敌我概况 236
10.2 赣北之役 236
10.3 鄂南、通城之役 238
10.4 湘北之役 239
10.5 附录 240
第十一章 上高会战…………………………………………………………247
11.1 会战前敌我概况 248
敌军作战方略 248
我军作战指导 249
11.2 会战经过 251
高安、上高、磁铁诱击战 251
上高东北、泗水西岸地区围击战及石头街附近阻击战 254
上高东北、泗水西岸地区之突围与上高、高安及上高、
奉新之追击战 257
11.3 战后回忆 260
11.4 附录 262
第十二章 第二次长沙会战…………………………………………………273
12.1 绪 论 274
12.2 会战前敌我概况 275
敌军之部署 275
敌军之集中 275
我军之部署(挺进部队略) 275
我军之作战指导 277
12.3 会战经过 277
大云山绪战 277
新墙河战斗 279
汩罗江战斗 280
捞刀河决战 283
追击 286
洞庭湖战斗 289
12.4 所得经验教训 292
12.5 附录 292
第十三章 第三次长沙会战…………………………………………………299
13.1 绪 论 300
13.2 会战前敌我概况 301
敌军之部署 301
敌军之集中及军队区分 301
我军之部署(挺进部队略) 305
我军作战指导 306
13.3 会战经过 307
油港河一期、新墙河二期消耗战 307
汩罗江三期消耗战 309
长沙外围磁铁战及反包围 311
追击歼灭战 316
赣北之战 320
13.4 战后回忆 324
13.5 附录 327
第四编
第十四章 赣东会战…………………………………………………………337
14.1 敌我一般情势之概要 338
14.2 会战经过 342
临川、宜黄间三角地带之战 342
抚河赣江间三角地带之战 343
第十五章 第九战区策应第六战区鄂西会战鄂南湘北方面之战…………… 347
15.1 绪 论 348
15.2 参加战役各部队之部署 348
15.3 作战经过 349
新开塘、青岗驿之役 349
岳阳附近之役 350
严家岭、黄土山、杉木尖、帽子山之役 351
五里牌、云溪之役 352
忠防附近与笔架山之役 352
羊楼司附近之役 353
羊楼洞附近之役 354
第十六章 援救常德作战……………………………………………………… 357
16.1 敌我一般态势 358
敌军作战企图及兵力 358
我军作战目的及部署 358
16.2 作战经过 359
南县安乡方面攻击汉寿沧港方面反击战 359
德山、常德攻击战 361
南县安乡、常德澧县追击战 364
16.3 所得经验教训 365
第十七章 湘北湘南阻击战…………………………………………………367
17.1 绪 论 368
17.2 敌我情势之概要 368
战前敌军之部署 368
敌军作战企图及集中 369
战前我军之军队区分及兵团部署 370
我军作战指导 372
17.3 会战经过 373
上篇 湘北阻击战 373
下篇 湘南阻击战 378
17.4 所得经验教训 388
第十八章 湘赣边区阻击战…………………………………………………395
18.1 作战前敌我情势之概要 396
敌军之部署 396
敌军作战企图 396
我军之军队区分及兵团部署 396
18.2 作战经过 398
茶莲方面阻击战 398
永遂方面阻击战 398
耒郴方面阻击战 398
永资方面阻击战 399
道宜方面阻击战 399
宜坪、九峰方面阻击战 400
大庾方面阻击战 400
18.3 所得经验教训 400
第十九章 赣江追击战………………………………………………………… 401
19.1 作战前敌我情势之概要 402
敌军之部署 402
敌军之企图 402
我军之军队区分及兵团部署 402
我军作战指导 403
19.2 作战经过 404
赣县、遂川间追击战 404
遂川、吉安间追击战 404
吉安、丰城间追击战 405
19.3 战后之感想 405
第二十章 第九战区南浔区受降……………………………………………407
20.1 绪 论 408
20.2 受降准备 408
受降前敌我态势 408
受降任务之受领 408
对日军备忘录之下达 409
对受降部队处理受降事务应注意及遵守事项之训示 414
20.3 受降实施 418
受降部队之行动 418
笠原幸雄降书及受领证之签呈 418
20.4 接收日军军品与物资之整计 426
20.5 日本官兵缴械后之处置 426
集中地之指定 426
补给 426
管理 427
20.6 尾 语 436
20.7 薛岳先生事略 436
一 开始参加革命时期 436
二 东征时期 437
三 北伐时期 437
四 “剿共”时期 437
五 抗战时期 438
六 内战时期 439
序 言
倭寇沈阳六年,复犯上海。抗战军兴,竭全国之力,八年然后克之。大小战不可胜计,而上海、万家岭、长沙之战最著。
薛伯陵上将即无役不与,其守长沙也,三战三却敌,名闻天下。余时掌教湖南,亲见将军劳苦。读斯编,知所纪其他诸役皆实录。他日作史,必于是焉取材。读史者当有以见胜利之非幸致。则斯编之作,岂徒然哉。
宝山朱经农序。
《抗战纪实》初版于抗战胜利两年后的1947年11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首印,并在1961年由台北商务印书馆再次出版。这是一部经典的抗日记录,真实详尽叙述了中国军民在正面战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役战斗细节。本书自问世以来倍受关注,不仅成为海外内研究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重要史料,也是历史爱好者们探寻那段历史的必备书籍。
曾经有人这样总结,“抗日战争是吾中华三千年以降,困厄空前、惨烈空前、悲壮空前、神圣空前之伟大卫国战争。”全书所写,在时段上正包含了抗日战争的全过程,从1937 年的淞沪会战到1945 年日本投降,主要记录了在正面战场由薛岳率领的第九战区参与的大小百余次战役,兼及其他战区的抗战情况。所记战事,无论大小,既有对抗战史、乃至“二战”史都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会战,也有扫荡战中与敌军短暂的遭遇战。不论是蜚声中外的万家岭歼灭战、长沙会战,还是寂寂无闻的天车岭之战,作者都用同样细致的笔触来描述,战前态势、部署、作战方略、战况,一笔一笔,都融汇在本书里。
总的来说,与其他抗战题材书籍相比,本书有如下特点:
保留大量原始资料。本书的所有编章中都收录了原始资料,既有作战组织计划、长官与战区间往来电文、海内外媒体对战局的报道,也有中日双方的兵力部署数据、战斗序列表、作战地境划分,尤其是百余幅作战地图,详尽地呈现了每一场大小战役的双方军队的部署和转运。这些原始资料的保留,丰富了史料,为我们进一步深入接触历史、探寻真相打开了一扇直观的窗口。
评判战术,总结经验。本书在大部分编章的末尾,都用单独的一节“所得经验教训”对某一时段或某次战役进行评论和总结。这些总结,多是基于当时的战局、战术,既有对敌我双方胜败原因的剖析,也有对关键战法的概括,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详尽记录的战争细节。无论是大规模的会战还是零散的局部扫荡战,作者按不同的地域分别记述,完整记录每一支参战部队的番号、每一天战局的变化、中日双方攻防进退的路线,文字结合地图,真实再现了每一场战斗的过程。
在即将付梓之际,关于本书的编校,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一、本书成书于抗战结束后不久,其所用材料、所站立场都带有明显的时代痕迹,尤其是对一些战役的胜负判断、中国军队歼敌人数等问题,与日方史料及后来的研究论著存在一些差异。为尊重原著,新版本对内容未作修改,请读者自行判断。
二、原书所记内容虽详实丰富,但疏于对战争背景的整体介绍。在新版本中,为了方便读者将局部战争置于整个“二战”的背景来考量,编者在每个编章前都加了一段导读,在简介本编章内容之余,也对战争的整体背景作一些增补。本书脚注均为编者所加,原书注释保留为尾注。
三、本书在194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时是竖排繁体,本次经过重新编校,改为横排简体,以便阅读。凡能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能找到对应简体字的繁体字,都一一对应简化;除此之外的繁体字均作保留。
四、原书虽有标点,但使用比较混乱,新版本依照现行规范统一进行修改;但所有收录的原作战计划书、战斗序列、电文、新闻报道等都保留原貌,以繁体无句读的形态呈现。
五、本书收录百余幅地图,新版本保留原貌。所有地图单独成册,与文字对应,正文中所见“地图X.X”均收录于地图册。为方便读者阅读,地图册页码加“M-”的前缀,以区别正文。
六、为尊重历史原貌,新版本对书中的所用民国时期地名均未作改动。
本书洋洋四十余万字,内容上包括整个抗战,其中涉及大量人名、地名及繁简字体转换,如有漏误,恳请读者指正,以期再版时及时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