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世界的战争
- 作者 [英] 约翰·沃利
- 译者 孟驰
- 出版社 后浪丨江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4
- 定价 13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8
- 页数 224
- ISBN 9787210097778
古典世界的战争
Warfare in the Classical World
包罗万象的古典文明军事百科全书
上百幅精美插图,全景展现希腊罗马文明壮阔历史画卷
编辑推荐
◎ 一部关于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兵器、战士和战争的插图百科全书
◎ 上百幅精美插图,全景展现希腊罗马文明壮阔历史画卷
◎ 包含大量盔甲、装备、兵器、战舰、攻城武器等各类插图,及地图、照片和战争示意图,以详尽资料复原战争实况
媒体推荐
这是一部关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军事科技的吸引人的杰作。作者通过对该领域的研究,整合出了一部最完善而易读的单卷本著作。强烈推荐。
——美国《图书馆杂志》(Library Journal)
著者简介
约翰·沃利,英国著名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古希腊军事史,著有《亚历山大:波斯帝国征服史》《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著作中的美学观念》,合著《亚历山大大帝》《亚历山大大帝的军队与战役》等。
译者简介
孟驰,业余作家、译者,爱好文史,著有《枭雄录》,译作有《茶叶大盗》《迦太基必须毁灭》。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关于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兵器、战士和战争的插图百科全书,追溯了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800年间希腊与罗马世界战争艺术的演进过程。作者通过对大量历史文献的分析和梳理,并借助史诗、传奇故事和现代考古发现,力图复原真实的历史场景,内容涵盖特洛伊战争、希波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布匿战争、蛮族入侵等著名战争,以及亚历山大大帝、汉尼拔、恺撒等军事奇才,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由此呈现在我们面前。
书中包含盔甲、装备、兵器、战舰、攻城武器等各类插图,并附有详细的解说。此外,书中还包括16幅地图、125幅照片(其中65幅为彩色)和50幅据最新研究成果绘制的战争示意图(及表格)。
简 目
序 6
古代语言的读音 8
第 1 章 荷马时代与迈锡尼时代的战争 10
第 2 章 波斯战争 24
第 3 章 伯罗奔尼撒战争 40
第 4 章 斯巴达衰落与底比斯称雄 54
第 5 章 亚历山大大帝 70
第 6 章 继业者们与晚期希腊世界 86
第 7 章 伊庇鲁斯的皮洛士与罗马共和国 100
第 8 章 布匿战争与罗马的扩张 114
第 9 章 马略与苏拉 130
第 10 章 庞培及其时代 144
第 11 章 尤里乌斯·恺撒 158
第 12 章 三头同盟时代的战争 174
第 13 章 帝国时代的罗马军务 188
第 14 章 蛮族到来 204
术语表 218
出版后记 223
目 录
序 6
古代语言的读音 8
第 1 章 荷马时代与迈锡尼时代的战争 10
原始资料来源 10
政治背景 11
兵器与铠甲 13
战 车 14
战 法 15
希腊人的战略与攻城战 17
荷马时代的舰船 17
情报与突袭 19
考古证据 20
迈锡尼与克里特 21
图像与文献 21
防御工事 22
结 论 23
第 2 章 波斯战争 24
原始资料来源 24
波斯战争大事记 24
波斯军队的最高指挥层 26
雅典人的领导阶层 27
斯巴达的英雄们 29
波斯舰队 29
古代舰船的构造 30
波斯海军的战略 31
希腊海军的部队与战术 32
普拉提亚战役 33
希腊人的兵器与铠甲 34
重装步兵的战术 37
波斯人的兵器与装备 39
希腊人的取胜之匙 39
第 3 章 伯罗奔尼撒战争 40
原始资料来源 40
政治背景 40
雅典的海上力量 43
雅典人的外交与海军战略 43
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 44
斯巴达人的战略 45
斯巴达军队 46
雅典人的军队 47
攻城战 49
斯巴达人的新战略 50
斯巴达海军的弱点及其补救措施 51
战争中的暴行与惯例 52
第 4 章 斯巴达衰落与底比斯称雄 54
原始资料来源 54
政治局势 55
雇佣军与色诺芬的万人队 56
阿格西劳斯的戎马生涯 58
斯巴达重装步兵面临的挑战 60
轻装部队 61
重装步兵战术与底比斯方阵 62
公民的士气与神圣兵团 63
伊巴密浓达在伯罗奔尼撒 64
曼丁尼亚战役及其影响 65
僭主与他们的军队 66
马其顿的腓力 68
第 5 章 亚历山大大帝 70
原始资料来源 70
腓力死时的政治局势 71
亚历山大的性格 71
亚历山大的军队 72
希腊城邦的叛乱 74
格拉尼卡斯河战役 75
格拉尼卡斯河战役之后 77
提尔之围 79
高加米拉战役(公元前331年) 80
继续东进 83
亚历山大的回师 84
第 6 章 继业者们与晚期希腊世界 86
原始资料来源 86
亚历山大去世后的政治局势 87
罗德岛的海军 88
攻城战技术 88
罗德岛围攻战 91
防御工事 91
雇佣军、军饷与战利品 92
战 象 93
五列桨战舰与重型桨帆战舰 94
西西里战争 94
迦太基及其海上霸权 97
迦太基陆军 98
第 7 章 伊庇鲁斯的皮洛士与罗马共和国 100
原始资料来源 100
历史背景 101
皮洛士的入侵大军 102
赫拉克勒亚战役与阿斯库伦战役 104
皮洛士在西西里 105
罗马与迦太基的同盟关系 106
皮洛士的结局 107
罗马在政治及军事上的崛起 108
早期罗马军队 109
卡米卢斯的军事改革 111
军官及其他阶层 113
第 8 章 布匿战争与罗马的扩张 114
原始资料来源 114
历史的轮廓 114
罗马海军的成就 116
汉尼拔的长征 117
汉尼拔的战果 118
罗马的幸免于难与大获全胜 123
军团与方阵的对决 124
兵器与战术 125
城市的劫掠者 127
罗马军营 128
朱古达战争 128
第 9 章 马略与苏拉 130
原始资料来源 130
政治与社会背景 131
马略的军事成就 131
募 兵 133
军队的重组 135
军 旗 136
同盟者战争及其结局 137
苏拉进军罗马 138
苏拉在希腊的征战 139
旧战未去,新战又来 140
卢库鲁斯和他的海军 142
第 10 章 庞培及其时代 144
原始资料来源 144
军权与政权 144
庞培的早期生涯 145
斯巴达克斯起义 147
海 盗 148
庞培征讨海盗 149
卢库鲁斯与米特拉达梯作战 150
米特拉达梯的结局 152
喀提林的阴谋 153
帕提亚人 155
惨败卡莱 156
第 11 章 尤里乌斯·恺撒 158
原始资料来源 158
政治背景 159
赫尔维提人与阿里奥维斯图 160
恺撒与比利时高卢人 161
潮汐海洋 162
在日耳曼和不列颠的战事 163
恺撒大战韦钦及托列克斯 165
阿莱西亚的战斗 167
战术方面的考虑 169
恺撒与庞培的对决 170
最后的胜利者 172
第 12 章 三头同盟时代的战争 174
原始资料来源 174
政治史 174
穆蒂纳之战 176
卡西乌斯攻打罗德岛 177
腓立比战役之前的战略 178
腓立比的防御工事 180
腓立比战役的决定性时刻 181
腓立比战役之后 181
再战帕提亚人 184
军阀与他们的女眷 184
决战亚克兴 186
第 13 章 帝国时代的罗马军务 188
原始资料来源 188
政治与军事方面的考虑 189
帝国的边境 190
武装叛乱 194
公元69年的事件 195
边境的稳定 196
马尔库斯·奥勒留的使命 197
赛普蒂米乌斯·塞维鲁与他的军队 198
混乱与恢复 199
帕尔米拉战争 201
军事与民事方面的整顿 202
君士坦丁与君士坦丁堡 203
第 14 章 蛮族到来 204
原始资料来源 204
罗马帝国的终结 205
东部前线 207
哥特敌人与哥特朋友 208
哥特人的叛乱 210
汪达尔人 211
入侵意大利 211
罗马不列颠行省的命运 212
匈人的失败 214
君士坦丁堡的防御工事 215
西罗马帝国的境遇 216
术语表 218
出版后记 223
序
在这里写几句与本书的结构和图片有关的话,可能会对读者有所帮助。本书的14章均以对古代文献的综述及相关时期所涉及的战争的政治背景为开头。这一时期的战争史被划分为多个章节,每个章节的时间跨度各不相同,例如:第12章(三头同盟时代的战争)的时间跨度为13年,而第13章(帝国时代的罗马军务)则囊括了长达3个世纪的帝国时代史。每一章时间间隔的划分依据是本章所涉及的政治事件,因为在战争史的舞台上,战争是由政治环境决定的。或者正如众所周知的克劳塞维茨(Clausewitz)的名言所说:“战争无非是政治交流的延续而已,这一延续是将各式各样的手段杂糅在一起而实现的。”然而,本书每一章的大部分段落都在致力于以简短的篇幅来研究军事艺术、兵器、防御工事、海军、攻坚技术、单场战役和将领的指挥能力等话题。
就上述规划而言,第1章是一个例外。我们不必为试图从荷马史诗中摘录真实历史而感到抱歉。我们已经将它设定为可能已流传了5个世纪之久的长篇口述史,把荷马的文学演绎同他的“原始文献”分离开来。诗歌是一种比散文更为古老的艺术形式,在早先尚无文字的时代,它的功用就是记录历史,至于诗意则是副产品。因此,普里阿摩斯(Priam)的特洛伊王国与最初用于纪念这个王国的传说可能在荷马之前就已出现,其相隔年代与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及托勒密(Ptolemy) —与亚历山大同时代的见证者—的事迹和阿里安(Arrian)之间的间隔一样久远。这些口头资料的存在说明了在荷马史诗中得到鲜明反映的迈锡尼文明的特点,就像它们将在没有文字的数个世纪之间遭到多次篡改和遗忘那样。
在本书的全部篇幅中值得注意的是,画师们绘制的复原图及所附的说明文字大多是根据构成本书14章内容之基础的独立研究而创作的。一致性在本书的每个部分都是被优先考虑的目标,但倘若本书遭到尖锐的批评,或被察觉存在着观点分歧的倾向,则并不会令人感到惊讶,也不会令任何一位明白本书主题本身就存在着争议性质的读者感到沮丧。在某些完全受限于篇幅的章节,我们安排文字作者和画师们进行分工协作。第12章就是一个例子,它将少数我们已知的历史事实同亚克兴战役联系在一起,与此同时,战役示意图和附加的注释为这些历史事件提供了一份有争议的现代解说。
当然,本书显然只是一篇概述。而相应的影响就是,在概述过程中,许多重要的细节和各式各样的论证将不可避免地被略去。此外,尽管本书的主题颇具吸引力,但在详细研究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往往比其结论所带来的问题更多。在这样的条件下,想要将这部文风枯燥的作品与读者共享,势必要受到持续不断的限制性因素的干扰。作者和画师们有时可能会显得草率而独断,但即便如此,无论在何处遇到不确定的问题,他们总是会在采用自己的观点之前先考虑一下他人的观点。例如,三列桨战舰的示意图中绘有中央甲板和一个用于嵌入桅杆的开口的做法就得到了普遍认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了解舷侧甲板及中央天井理论—例如起源于德国,并早在1949年就得到 G. S. 柯克(G. S. Kirk)教授强有力拥护的理论。
但显而易见的是,单从文字证据来看,三列桨战舰的结构是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的,而古代世界的人们所掌握的三列桨战舰的型号,可能并不比现代学者推测而得的型号少。除了画师们绘制的复原图,插图中还包括古代画像、防御工事的废墟和残留至今的兵器的照片,以及地图、示意图和以图表呈现的统计数据及历史事件。横列于每页页底的年表的作用,是将在地中海和西亚发生的事件与远东的文明中心发生的事件相互关联起来。但事实上,本书的大部分历史记录仍属于希腊-罗马史范畴,特定的年代也将有效地增补相关章节的内容。我们小心翼翼地避免将文章弄成编年史形式,以便为一系列单独的、独立的军事研究部分腾出空间。即便如此,我们仍尝试着追溯任何隐藏着某种历史线索的主题的发展进程、起因和结果,并将14章的内容描绘成一幅连续不断的历史画卷。不管怎样,我们不希望本书给人留下这样一种印象—不幸的是,教学大纲有时会给我们带来这种印象:古代史于亚历山大大帝去世之时突然终结了,而后在完全沉寂了一段时期后,在罗慕路斯(Romulus)、雷穆斯(Remus)和狼的神话的指引下,在意大利重新拉开序幕。
伯明翰大学的格拉汉姆·韦伯斯特(Graham Webster)博士对本书贡献甚大,他校对了7至14章,并就某些问题—他在相关领域的权威性得到广泛认可—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当向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的爱德华·奥多诺休(Edward O’Donoghue)先生致谢,他校对了1至6章。一些以各种不同方式帮助我们的机构和个人,也应该得到我们的感谢。其中包括希腊学研究促进学会和罗马学学会联合创办的图书馆的全体员工,他们多次为我们效劳,其中包括用通电话的形式为我们提供希腊文引文—甚至在周六早晨也不例外。位于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中央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伦敦大学图书馆及其考古研究所和皇家霍洛威学院的工作人员也提供了大量的意见和帮助。此外,作者还以一名大学教师的身份享受着大英博物馆提供的便利,并很高兴地接受了同馆内的希腊、罗马古文物部门及西亚古文物部门的专家们讨论与通信的机会。我们还要向出版社和希腊、意大利和西班牙驻伦敦大使馆的信息服务及文化专员致谢,感谢他们提供的帮助;向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致谢,他们为书中的图拉真纪念柱浮雕的仿真品及复制品提出过相关建议;向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研究人员致谢,他们提供了关于幸存至今的早期战车的信息;向剑桥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致谢,对于作者咨询的关于西徐亚弓的问题,他们给予了及时的答复;向伦敦科学博物馆运输部的工作人员致谢,他们提供了关于古代战舰结构的丰富材料。我们的感谢还应当致予梵蒂冈伊图里亚美术馆的弗朗西斯科·龙卡利(Francesco Roncalli)教授,他向我们提供了保存在意大利的古代盾牌的相关细节。还有剑桥大学的A. M. 斯诺德格拉斯(A. M. Snodgrass)教授—他的名字总是与希腊兵甲研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在期刊上为书中的照片和注释给予了宝贵的指点。但毫无疑问的是,作者、研究者和画师们享有各自负责部分的全部功劳,对相应的遗漏部分亦负有全部责任。
约翰·沃利
于萨里郡坎伯利镇
出版后记
本书是一部关于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兵器、战士和战争的插图百科全书,于1980年首次出版,后曾多次再版。本书作者约翰·G. 沃利是英国著名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古希腊军事史,著有《亚历山大:波斯帝国征服史》《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著作中的美学观念》,合著《亚历山大大帝》《亚历山大大帝的军队与战役》等。
从迈锡尼文明的崛起到拉文纳的陷落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本书追溯了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800年间希腊与罗马世界战争艺术的演进过程。这段令人神往的时空之旅始于特洛伊,荷马史诗中的传奇故事和现代考古发现使我们可以复原真实的历史场景。随后出现的则是希波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布匿战争、蛮族入侵等著名战争,以及亚历山大大帝、汉尼拔、恺撒等军事奇才,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由此呈现在我们面前。
除了详尽而生动的文字,书中还包含大量插图,包括盔甲、装备、兵器、战舰、攻城器械等,并附有详细的解说。此外,书中还配有编年纪、地图以及大量照片和据最新研究成果绘制的战役示意图。
需要指出的是,书中战役示意图的注释往往与早期研究者的结论不同,作者并不总是对古代文献中记录的兵力数字照单全收,因为参战部队的规模和伤亡数字经常由于种种原因而被夸大。书中的战役示意图由古代军事史学者保罗·麦克唐纳-斯塔夫(Paul McDonnell-Staff)制作。他研读了本书提到的每一场战役的所有现存材料,将这些战役置于战场地形学的框架下进行讲述,并提供了各个作战单位可能占据的正面宽度,以确保示意图的严谨程度。书中地图的作用在于阐明每个时期公认的大致历史走向。某些现代地名与鲜为人知的古代地名并列,这些地名的写法与每一章所使用的写法保持一致,以便读者进行对照和查阅。
我们在此要感谢译者孟驰先生的辛勤付出,他精彩的译笔为本书增色不少。由于编辑水平所限,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后浪出版公司
2017 年12 月